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726章未知才会恐惧  (第1/3页)
    第1726章 未知才会恐惧    黔省。    黔省自古多山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说。    很久以前,这里被称为南蛮。    小说中的巫蛊、神婆之说,多出自于黔省一代。    在黔省,虽然没有世界闻名的著名山脉,可黔省深山老林不计其数。    哪怕改革开放至今,一批批的山民从深山中迁出,可依旧有大量的山民聚集于深山老林之中,自给自足,与世隔绝。    …    石头岭。    这是当地山民的自称,名字来源简单,就在于当地最大的一座山,山上石头很多。    石头岭位于苗岭山脉,此地苗汉混居,一代代下来,很难说当地人是纯粹的汉族还是苗族人。    石头岭这些年来,在政策的推动下,一批批靠山吃山的山民,渐渐从山中迁移出来。    就算没有迁移出来,除却深山老林深处的那些山民,普通山民也在逐渐外迁。    也许用不了几年,这些世代居于深山的山民都会彻底融入这个新时代。    5月底。    即将进入6月,这时候很多地区天气已经极为炎热,夏季即将正式到来。    可黔省这边,气候宜人,仿佛依旧处于春季。    不仅仅是气候,黔省山多树多,工业化进度不大,空气也清新至极。    越是接近山区,空气越是新鲜。    蜿蜒的公路两侧,绿树成荫,绵延起伏的公路,如同彩带一般点缀在绿色之中。    在平川,在沪市,在京城…    李东这些年来,去过很多地方,大城市,小城市,国外的城市。    给李东留下记忆最深的便是高楼大厦,以及有些苍白的天空。    可在黔省,蓝天白云,随处可见。    公路两侧,各种丘陵绵延起伏。    这样的场景,在江北其实也可以看到,可一般都是局限于一隅。    而黔省,这才是常态。    当然,对于当地的执政官员,也许更希望这种山清水秀能变成一座座工厂,能让黔省的空气变的浑浊一点,能看到一座座烟囱冲天而起。    李东心里胡思乱想着,看着车窗外有些走神。    自从将公司的事情放下,李东在家没待多久,就背上背包,开启了自己的旅游之路。    一路从江北到黔省,跨越数千里,5月底,李东抵达了石头岭一带。    就在李东走神的时候,车辆缓缓在公路旁边停下,谭勇轻声道:“李总,到路口了。”    车辆前方不远处,公路旁有个岔道口,岔道口上插了个标牌,风吹雨打之下,标牌上的字迹已经不算清晰。    不过细看之下,还是能看出来,上面写着“石桐寨”三个字。    在黔省,名称带“寨”的村落很多,大部分都是位于山中的村落,有山才有寨。    走神的李东听到谭勇的话,回过神来,轻轻吐了口气。    一路上走走停停,终于到地方了。    这些年来,李东很少怕过谁,无论是那些二代还是封疆大吏,敬畏有时候会有,惧怕却是不存在。    可这些年下来,李东终究还是有怕的时候。    比如那位收拾的干净利落的老人。    李东对自己的亲人不算太差,当然,前提是他能满意。    李青也好,曹峰也好,这些人哪怕没有大富大贵,李东也没真的不管不顾,日子过的都算不错。    对于如今的李东而言,称得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。    哪怕是陈家湾的那些老辈人,这些年来,李东也没少资助,包括子女的学费之类的,李东都有贴补。    这些人严格算起来,并不算李东的至亲。    可他外婆一家,那是绝对算得上至亲了。    不过这么多年来,李东很少很少和外婆这边有联系,就在于这个老人,当初让他有些恐惧了。    李东至今都难以忘记,那位老人第一天见面时和自己说的话。    “前世过的还好吗?”    就这一句话,让李东心里发毛不已,从那以后,就远离这位老人,不敢再去接触。    当你觉得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个秘密,无人知晓,唯有天知地知你知的时候,忽然有人说,你的一切我都知道,那样的感觉,比果奔还要可怕。    老人有些神叨叨的,经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语。    对别人而言,都是一听既忘。    可对李东而言,那句话让他哪怕直到现在,也不是太愿意去接触这位老人。    以李东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财富,他完全可以接老人去自己那边享福,安享晚年。    可李东没有,当然,老人也不愿意。    不管是不愿意还是愿意,实际上哪怕老人愿意,李东恐怕都不见得会和对方在一起相处,更大的可能还是交给父母,哪怕出再多钱都行。    孝道,李东自认自己不缺。    换一位普通的老太太,哪怕李东和自己外婆多年未见,感情不深,可该尽的孝道他都会尽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