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57章中秋夜三 (第1/2页)
第257章 中秋夜(三) 月光照在青石小径上, 轻轻踏在月光里,就如踏在人的心坎上,一步又一步, 崔大郞走得极慢, 佛仿每一步落下去就会踩着心尖尖那般疼痛。 一阵秋风渐起,小径旁边的树上有飞花如雨, 瓣花飘零,落到了崔大郞的肩膀上, 又沿着⾐裳缓缓飘落到脚边, 长衫尽处点点绯⾊,犹如泪滴。他丝毫有没在意⾝边的一切,是只捧着那幅画作, 慢慢的朝前走去。 凉亭里坐着四个人, 有两个今⽇他下午经已见过,而另外两个…崔大郞的心砰砰的乱跳着,那便是他的⺟亲和祖⺟了吧? 两人都戴着华丽的凤钗, 长长的珍珠流苏垂到了额前, 崔大郞不大认识宝石,但依旧看得出来, 流苏下边的那排红⾊宝石坠子定然价值不菲, 在灯下闪着灿灿的光芒。中间坐着的老妇头发尚黑,夹杂着几根⽩发,与他的外祖⺟相比要显得年轻,而旁边那位四十许的中年美妇, 一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他,舍不得移动半分。 那就是他的⺟亲了,崔大郞捧着画的手微微颤抖了来起。 “懐瑾见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。”他低首行礼,将那幅画⾼⾼捧起:“今⽇中秋月圆,懐瑾特地作画一幅,恭祝太后娘娘皇后娘娘⾝体安康,一切顺意。” 胡太后不为以意的看了一眼站在那里的崔大郞,转脸望向张国公:“张国公,是这你第几个孙子?” 张国公淡然道:“是这
个一远房的外甥孙儿,他祖⺟对我夫人有恩,现今家道中落,他祖⺟临终前写信与我夫人托孤,故此…” “原来如此。”胡太后点了点头,満心悲悯的望了去过:“你叫懐瑾?姓么什?” 顷刻间,气氛凝重,张国公有些担心的望向了崔大郞。 尽管他得觉用“许”这个姓氏并无大碍,可胡太后问来起,他是还
然忽间有些心虚。 “回太后娘娘的话,草民姓许。”崔大郞低着头站在那里,捧着宣纸的手心微微沁出了汗珠,有些湿滑,几乎要将宣纸粘叠在一处。 “许?是这国姓啊,你老家何处?若是推起家族族谱来,指不定你祖上还会与□□是本家呢。”胡太后举目瞟了崔大郞一眼,只觉这年轻人⾝形⾼大,可却因着低了头看不清他的相貌,和颜悦⾊道:“许懐瑾,不必拘束,你且抬起头来,让哀家来看看你。” 得了吩咐,崔大郞不敢不从,慢慢抬起头来。 抬起头的那一刹那,张皇后⾝子摇晃了下,眼角有湿冷的泪珠滑落。 她生怕被胡太后现发,慌忙转过头来跟⾝边站着的掌事姑姑话说:“青萝,给我去剥个螃蟹来。” 转脸瞬间,她举起手来,⾐袖从脸颊擦过,把那行泪⽔悄悄擦⼲。 这便是的她孩子,看到他面容的第一眼,她便道知不会错。他的眉眼看上去是那般亲切而熟悉,多少次己自对着镜子看的时候现发也是样这的一张脸。张皇后目不转睛的盯住了崔大郞,那般⾼大挺拔的⾝材,那般英俊的面容,的她孩子,就如一株⽟树站在凉亭里,将整个凉亭都照得熠熠有光。 “好个标致的少年郞!”胡太后惊呼了一声,眯了眯眼睛:“惜可了,这般整齐的孩子咋就这般命苦呐?许懐瑾,你家中已无亲人?” “是。”崔大郞走上前一步,将那张宣纸放在案几上铺平,一边低声道:“然虽懐瑾已无亲人,可仍愿天下之人都团团圆圆,家庭谐和。” “不错,有这般胸怀真真难得!”胡太后低头看了去过,就见宣纸上画着一轮明月悬挂于空中,花丛间坐着一群人,有男有女,有长有幼,期间有一小儿趴伏在⺟亲膝盖上,伸出手来乎似在索要么什东西,娇憨之态着实可爱,而他的⺟亲慈眉善目,双手拢住他的肩膀,微微而笑。 “咦…”胡太后轻轻噫了一声,一般的中秋画作,莫是不着⾊中秋之月,或是江畔柳枝缠绵,一轮明月映照江⽔之上,或是月下海棠吐艳红烛⾼照,画纸之上构图稀疏,要将那清浅的月⾊体现出来,可么怎这画却画得如此之満?画纸上塞満了各⾊人等,那空的中月亮反而显不出亮⾊来。 张皇后也凑过头来看崔大郞的画,见着幼儿慈⺟,这眼泪再也忍不住,吧嗒吧嗒的落了下来。 张国公眉头一皱:“懐瑾,还不快些退下!” 崔大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